本届论坛以“提质·增效·补短板·数字化”主题,着力推动我国农机化向着“装备为基础、科技为主导、数字为动力”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迈进。
信息化与农业机械化专场论坛从农机化、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等多角度指出未来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及重点。
论坛主题从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农机企业在行动,到中国农机工业面临大的挑战和机遇等展开,丰富而饱满,多元而内涵。
本届“精耕杯”评选主题“初心、协同、互联、共赢”,呼吁企业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协同发展;倡导企业以开放互联的态度,共赢未来。
探讨在已有农业机械化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思考如何降低农业机械化成本,提升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增效的功能;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为实现农业生产耕种管收贮全过程机械化,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全面机械化寻找解决方案;探索如何利用农业装备与农技、农艺、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融合,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向着“装备为基础、科技为主导、数字为动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迈进。
杨敏丽,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理事,美国国际援助署“适度规模机械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与装备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省部级奖励4次,是全国首批农机行业的“十大女杰”。
曾就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担任过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马会长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农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为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孜孜不倦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罗院士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内涵以及补短板促全面的发展等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13种农作物及三个领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进行剖析,呼吁在场的农机企业加强创新,以期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领域。
从世界农机发展的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展开话题阐述,结合国内外先进农机作业试验对比、研究应用实践,通过研究农田激光精平机、深松作业动态监测技术、精量播种监控计量、农机精准作业导航、精准施肥、精准施药五个领域看农机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战略目标是通过三十年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制造强国。这三十年又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203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第二方阵的前列,204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
杨敏丽,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理事,美国国际援助署“适度规模机械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与装备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省部级奖励4次,是全国首批农机行业的“十大女杰”。
他在农机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50余年。曾担任中国农机院院长,机械工业部农业装备司司长,中国机械装备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裁,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曾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中国机械工业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七届“精耕杯”评选不忘初心、不改使命。呼吁企业摒弃浮躁,不忘初心:以评选活动为示范,呼吁企业保持凝神静气的心态,踏实专注不忘初心;倡导行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以评选活动为契机,倡导行业发扬创新经济的精神,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号召企业把握趋势,开放互联:以评选活动为媒介,号召企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融入世界开放互联;推动行业改革创新,共赢未来:以评选活动为平台,推动行业坚持革故鼎新的思想,创造价值共赢未来。